《主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主公- 第25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后的怀中,直着嗓子大哭!
  公孙瓒见状,为表忠心,只好也跟着干嚎起来,嗷嗷叫几声,表示心中的悲痛,眼泪却是没怎么往下掉,实在没有办法,只能掐一掐大腿,把自己给掐疼了,又再想想自己家里的闹心事,这才勉强挤下几滴眼泪,算是全了君臣之义!
  可袁绍就不一样了,他这个腻味啊哭,就知道哭,老太太和小孩子哭也就罢了,可刘备这大老爷们竟然比堂上几个人,加到一起还能哭,这也太不像话了。最可气的是,他这么一哭,啥也没干呢,就得到太后的信任了,自己做了这么多的事,叔父还把她从京里给带出来,她都没说声谢谢,这就更加的不像话了!
  袁绍有心想说几句讽刺的话,可想想又算了,没说出口,没必要这时候找不痛快,看现在的样子,刘备极有可能成为董太后的心腹,亲戚用起来总是比较放心嘛,如果刘备得到信任,以后就得和人家搞好关系了,以便捞到更多的好处,又没什么深仇大恨,犯不着和他起龌龊,平白竖立敌人!
  他想等着大家哭完,然后好说正事,可刘备哭起来就没个完,足足哭了两刻钟,而且哭得情深意重,一点看不出是假装的,这份哭功实在让袁绍钦佩不已,却又无可奈何,总不能让刘备不表忠心吧!
  正在堂里哭天哭地个不停,就听院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袁绍一听,便知是派出去的斥候,在城中只有身带紧急军情的斥候,可以如此疾速的奔跑,别的兵将都是不允许的,以免在城中疾驰,伤了过路的行人!
  马蹄声在院门外停止,紧接着一个士兵冲进了院子,盔歪甲斜,跌跌撞撞,一进院子,这士兵就大叫:“袁将军,大事不好,大事不好!”
  袁绍立时跳起身,转头叫道:“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你是派往哪个方向的?”他派出了许多的斥候,有打探黄巾军消息的,有打探别的汉军队伍的,还有打探洛阳方向的,不知这个士兵是被派往哪里的!
  这士兵奔进了大堂,脚下不稳,一跤摔倒,他顾不得趴起来,叫道:“小的是往洛阳方向打探消息的!”
  袁绍惊道:“洛阳方向?可是李勤有什么动静了?”
  这士兵道:“李勤扶立了新君,是皇三子登基了,年号永汉!”
  刘协登基,袁绍倒不感到意外,李勤要是不扶刘协登基,那他才会奇怪呢他回头看向董太后,又看了眼刘辩,心想:“完了吧,让你们刚才哭得那么起劲,现在才是你们该哭的时候呢!”
  董太后傻了,她叫道:“安敢如此那李勤是什么东西,岂可擅立新君?他,他凭什么立皇三子,辩儿才是太子啊!”
  地上的士兵慢慢爬起来,他不认得董太后,但看样子像是个很有身份的人,要不然岂敢她坐着,让袁绍站着。他道:“回老夫人的话,李勤说得到了先帝的传位诏书,改立了新太子,也就是皇三子,他还从……从……”他看向袁绍,不敢直接说出来。
  袁绍挥手道:“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这士兵才敢接着说,道:“他还说从袁老大人手中夺到了传国玉玺,说袁老大人进宫,火烧皇宫,挟持了太后和太子,并抢走了传国玉玺,想要私立新君,以便把持朝政,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幸亏被他给识破了,半路上抢回了传国玉玺,这才能让先帝把皇位传给正统的储君皇三子!”
  说完,他把头低下了,他估计出来了,可能眼前的老太太就是皇太后,而怀里的小孩子就是太子刘辩,这一老一小两个倒霉蛋儿,投靠到袁绍这里来了!
  董太后呆呆地不知说什么才好,她才不在乎袁家被冤枉了呢,她只在乎皇三子成了新君,而她不是太皇太后,这才是她最关心的!
  袁绍却暴走了,愤怒到不能自制的地步!
  李勤竟然说传国玉玺是从袁老大人手里抢回去的,袁老大人是谁,那是他叔叔啊,说白了这是往他们老袁家的头上扣屎盆子呢,咋这么缺德呢,谁给李勤出的主意啊?
  要说诬陷这种事情,谣言止于智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可李勤给袁绍家族扣上的屎盆子,却是无论如何也摘不下去的,因为这事是串联到一块儿的。
  袁隗有没有烧皇宫,如果说有,那就是谣言,但皇太后和太子在袁绍这里呢,所以假的也变成了真的,就算袁隗不是主使,那也是趁火打劫的人之一,属于参予者,而且别人是不会给他做这个证,说他没进过皇宫的,因为能作证的,就是真烧皇宫的啊,谁傻么,给他们袁家作证,再把自己给证进去了,没人会做这种蠢事的!
  至于最狠的就是那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罪名,这又牵连到传国玉玺上了,袁家要是不想把持朝政,不想要挟诸侯,那袁家抢传国玉玺干嘛?你说你们袁家没抢?你没说没抢就没抢啊,谁信呢?
  公孙瓒和刘备却对时局不是太了解,以他们的身份,现在还没资格了解那么深刻的内幕,两个人像鸭子听雷似的,只能听个响儿!
  但是,刘备的反应却是不慢,他不了解李勤那边的动作,可他也用不着去了解,只要他能弄明白自己这边的事情就足够了!
  刘备擦干眼泪,道:“太后,那李勤私改诏书,抢去传国玉玺,擅立新君,情同谋逆微臣以为,我们应当立即反制……不不,不是反制,而是根据先帝的遗愿,立即辅佐太子殿下登基称帝,这才能让李勤的阴谋破灭啊!”
  公孙瓒也忙道:“对对,玄德说得对极太后,请您下旨,马上拥立太子登基吧!”一想自己能拥立大汉的皇帝,成为元勋大臣,他这心里头美滋滋地,要不是现在情况特殊,不能笑,他非得哈哈出口不可!
  董太后忙道:“对对,现在就扶我孙儿登基,现在,现在,也不用选什么日子了,我看今天就挺好!”
  她着急得不行,其实要从感情上来讲,她对于皇三子反而更有感情,毕竟是她一直关心的孙子,对于太子刘辩她却是以前一直看不上眼的,原因很简单,刘辩有何皇后和何进当靠山,都是不把她放在眼里的人物!
  可现在情况正好颠倒,刘协被李勤立做了皇帝,还有十常侍给他撑腰,而太子刘辩却成了啥也没有的人了,连她自己都没依没靠了,现在能倚仗的也就是刘辩这个小孩子的太子名头,要是刘辩不能当上皇帝,那她可就什么都完了,再无出头之日,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李勤岂有放过刘辩的道理?做为皇位继承人的有力竞争者,刘辩是一定要被除掉的,她这个太后也没必要留在世上了,去阴间陪着刘辩吧,娘俩一起出的京,一起去的阴间,路上还能有个照应,所以她能不急嘛!
  他们急,可袁绍却知道急不得,现在主要的诸侯只有两路,一路是他,一路是公孙瓒,刘备屁都算不上,诸侯轮不到他当,那么只有两路诸侯,公孙瓒又算是他的下属,要是这时候立了刘辩当皇帝,那他们袁家可真是有嘴说不清了,非得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罪名坐实了不可!
  袁绍道:“太后莫要着急,拥立太子殿下称帝那是必须的,可却不急在一时……这个,这个,还需汇集群臣,进行朝议才能定下日子,这里只有我和公孙将军,人数太少,不能代表群臣……”
  还没等他说完,就听院外又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个士兵就象前一个那样,灰头土脸地就跑了进来,叫道:“报袁将军,侍御史王允和骑都尉曹操带领上百大臣和家眷,往元城方向来了,再过半个时辰就能进入公孙将军的大营,曹都尉提前赶来,已经进城了!”
  袁绍大吃一惊,曹操和王允怎么来了?
  董太后大悲之后,又是大喜,她叫道:“来得好,来得好,这可不是来了大臣么,还有上百个呢,足可以拥立辩儿登基了!”
  袁绍心想:“难不成真要两帝并立?可刘协一登基,李勤非立即打过来不可,群臣再多有个屁用,得有兵力才行啊,论起兵力,谁能干得过李勤?”
  第271章 谁当大将军
  听闻曹操来了,董太后连忙催促,让袁绍去接曹操进来。其实,董太后对曹操并不怎么了解,她长年待在深宫大内,对朝廷上的事并不如何的了解,而且曹操官职不高,又是在羽林军中,所以她就更不知道了,只是最近才听人提起过几次,马马虎虎算是有了印象。
  然而,现在董太后是落水之人,见着根稻草都要紧紧抓在手里,何况曹操还带了大批的朝臣,当真是打瞌睡时送来了热枕头,她当然高兴了,她一高兴,自然也就对曹操青眼有加了!
  袁绍见董太后重视曹操,他心中不快,虽然他以前和曹操算得上是朋友,可由于何进在中间搅合,王允又连着使柈子,他便和曹操生疏了,关系越来越差,又没有及时的修补关系,曹操离京之后,再没回来,现在一来,又成了他的竞争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现在不但不能称为朋友,还得称为敌人,至少私下里,袁绍是会对曹操提防的,并且可以肯定,曹操也不会有多放心袁绍。
  曹操已然进城,袁绍想阻止也来不及了,他答应董太后一声,大步出了院子,没直接上马,而是顺着大道慢慢走,他叫来了心腹,让心腹去找袁隗,对付即将到来的大臣,还得袁隗出手才行,不管叔父大人有多累,也得挺着啊!
  走出没有多远,就见前面奔来数十人,当先一人正是曹操,可王允却不在其中,估计王允是和大臣们走在一起,曹操是来打前站的。
  袁绍脸上堆起笑容,大步上前,叫道:“孟德兄,别来无恙啊?”
  曹操见袁绍是步行来的,心中便有数,袁绍走着过来,自己就得走着陪,路上定是要有话说他跳下马来,把马缰扔给家将,也是大步向前,拱手道:“本初兄,多日不见,你可是消瘦了不少啊!”
  两人到了跟前,袁绍叹气道:“国家正值多事之秋,我瘦些纯属正常,你看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