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主公- 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人一起去了扶角堡,城堡的周围正在进行着大施工,由孟木带领着壮丁们,开始扩建城堡。
  棱堡和别的城堡不一样,要想扩建难度并不大,不象别的城池那样,如果在城墙外加外城,会延长防线,分散守兵兵力,棱堡的扩建是沿着原本凸出的城墙,隔上一段距离,然后再修一个棱堡,堡与堡之间的那段距离以后会成为一条极宽阔的大街,用做集市,而这条大街完全处与两堡之间的射程之内,成为堡间街,安全且宽阔。这种大街是头一回在汉末出现,应该算是开放性的大街,它的出现意味着扶角堡,可以无限扩张,和现代的建城理念,有所接近。
  人力物力只要跟得上,干什么都容易,新招来的士兵只有四五百人,加上老兵也不足一千人,新兵训练在每天上午进行,下午新兵则在老兵的带领下,修筑堡墙,新兵听老兵讲战斗故事,而老兵尤其是立了战功的老兵,借此机会拉近和新兵的关系,为着升官做准备!
  李勤在堡边巡视了一番,感到都挺满意,对新兵进行了鼓励,便去找刘胜,要和刘胜说关于铁料的事,打造断马刀和新的兵器,是需要用到大批的铁料,光靠州里给,那是不可能的,还得自己想办法才成!
  刘胜这几日也是超忙的,阵亡的扶角兵里,有他的族人,他得挨家挨户地去慰问,做一个族长该做的,而且由于有别的羌部来投,他还得负责接待,忙得脚不沾地。
  李勤找到了刘胜,和他说了铁料的事情。刘胜听罢,道:“这个事要说好办也好办,要说不好办,可也是真的不好办。铁料有钱就能买得到,但却得有官府的文书,否则几万斤几万斤的买卖,光靠私底下运,那是不成的!”
  李勤笑了,道:“原来是这个啊,这容易。我现在就是官,文书我来开就是了,不过钱的方面,怕是要先赊了,我拿不出那么多来,现在咱们这里可是处处都要钱的!”
  刘胜皱眉想了下,道:“李郎,要不然你看这种方法行不,我在长安和洛阳都认得有人,不过都是我巴结人家的,只能我亲自去办,洛阳太远,只能就近找长安的大商人,弄来大批的铁料,你不是要打造那种好刀么,先赊铁料,然后打造出好刀好剑来,用刀剑付钱,如何?不过这样一来,你可就有债主了,背债的日子,可是难受的很呢!”
  这年头和后世可不一样,后世欠钱的是大爷,而这年头债主才是大爷,只要有可能,没人会愿意欠债的。
  李勤却是不在乎,他道:“没关系,如果对方要抵押,我就把我的官印押给他们,这个换谁都能信得过吧?”
  “官印你都敢押!”刘胜大吃一惊,道:“那别说几万斤生铁了,就算是铁矿我都能弄来了!”
  李勤笑道:“那就这么办。对了,要想让刀剑好卖,我有个主意,你看行不行得通,咱们先把风声放出去,就说咱们扶角军这次之所以能打败匈奴兵,主要是因为用了新式的刀剑,刀叫屠奴刀,剑叫杀奴剑,每把刀剑在出炉之前,都是用匈奴兵的血祭过的,乃是英雄之剑,只有英雄才能佩戴,你看这样宣传一下,会不会好卖些?”
  刘胜疑道:“只有英雄才能佩戴,那不是英雄的人……啊,明白了,没人会说自己不是英雄的。如果用这种方法卖剑,那谁要是不佩戴一把,别人都会笑话他不是英雄的,这生意做得!”
  众人一起大笑!
  李勤笑道:“先造势吧还有,剑鞘上也要刻些诗句,让我来想想,渴饮匈奴血这样的话一定要刻上去,一定卖得好咱们要做天下第一的军火……天下第一的武器制造商,官办的!”
  第121章 洛阳里
  李勤在扶角堡大搞扩建,拼命发展武器装备,他忙得不可开交,而凉州、长安、洛阳的官场上,大官们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护羌校尉冷徵在没有从廉县回去时,就已经发了信函送回陇县,送呈凉州刺史魏元丕,而魏元丕接到书信后,大吃二惊,他本来得到李勤的战报后,已然吃了一惊,这回接到冷徵的信后,就等于是确定了这次大战的真实结果,他当然只能再吃第二惊了!
  魏元丕是洛阳的大豪门出身,擅长书法,不擅长作官,但他有没有作官的能力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写字好看,这年头写字好看就是大本事,如果家里背景再硬实些,他当上大官不奇怪,他当不上大官,那才奇怪呢!
  魏元丕当上凉州刺史后,什么政绩也没有,事实上在他死后,由于他的不作为,凉州刺史的官位竟出现了空缺,从而引发了官僚们的争夺,而凉州地方势力也迅速抬头,从而使得他的继承者,后任的凉州刺史在四年内换了五个,不但全都当不长,还有被诸侯砍死的,之后又换了好几个,也都命不好,反正从他之后,谁当凉州刺史谁倒霉,韩遂砍完,马超接着砍,轮着砍!
  就因为魏元丕什么政绩都没有,所以他特别的渴望有政绩,而打败了匈奴兵的来犯,不管从哪方面讲,都是大大的政绩,凉州官场文武不分家,谁的功劳,最终都会算在魏元丕的头上,都是他的功劳!
  接到冷徵的书信后,魏元丕的手都哆嗦了,他道:“果真如此?那,那那,那李勤竟然真的打败了刘九?那可是刘九啊,不是杂七杂八的哪个匈奴小王!”
  刺史衙门的大堂里坐满了人,官员们逐个传看冷徵的书信,人人都是惊讶,看过之后,又纷纷说这是天佑凉州,此次对匈奴兵的大胜,都是魏元丕的功劳!
  魏元丕文人出身,对于抢占别人的功劳,在良心上还是有点小小的不好意思的,他会不会打仗,大家都知道,朝廷里的大官们也都知道,硬把功劳全哗啦到自己身上,莫说别人不信,他自己都不信。
  他拿出冷徵给自己的私信,道:“既然李勤把功劳立了,那有些事情也就无需瞒大家了。不瞒诸君说,这李勤乃是冷将军的得意门生,冷将军是他的授业恩师。事实上,在匈奴人南下之前,本官便和冷将军得到了消息,为此我们两人对于此次作战,连夜进行了商讨,并且制定了计划,这个计划便是交给李勤去执行的,看来他没有辜负我和冷将军对他的期待啊,把匈奴兵给打败了!”
  官员们心中都想:“扯淡!”可大家却一起点头,脸上都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齐声道:“原来如此。下官都还在纳闷,为什么李勤能如此了得,原来他是受了大人和冷将军的指导,这才打了胜仗,有大人和冷将军运筹帷幄,那换了谁都能打胜啊!”
  魏元丕笑道:“这……倒说得也是!”他让官员们出主意,怎么能好好地向朝廷请功,以便大家都得到利益,不能说大家见者有份,但“应该有份”的人,那是必须要有份的。
  官员们对这种事极为上心,毕竟这关系到大家的利益了,纷纷出主意,表示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都能和朝中的哪位大臣说上话,能出什么样的力。
  讨论一番,做了个报功请赏的计划,魏元丕命人依计划行事,其实他们的计划和冷徵的差不多,只不过更加完善,方方面面的细节都照顾到了而已。
  第一份战报,以及魏元丕写的私信,很快地送到了司隶校尉那里,长安的司隶校尉见了,和凉州官场一样,也是大吃一惊,难以相信这种事是真的,不过有了魏刺史和冷校尉的保证,他也只能相信这是真的,他可和魏元丕冷徵都是熟人,了解两人的脾气秉性,知道这种弥天大谎别人敢扯,可他俩却是不敢扯的,所以这份战功虽然夸张,但却有可能是真的。
  看罢了战报,司隶校尉立即又看了魏元丕的私信,感觉那个李勤极有可能是撞大运撞上的这场功劳,做为镇守长安的军事长官,他当然知道怎么打仗,而刘九的突然撤离,极有可能是草原上出了什么事,只能匆匆返回,而刘九退回的时刻,正好是李勤死守廉县的时刻,两个时刻一重和,就把李勤给成全了,也把凉州上上下下的官员全给成全了!
  司隶校尉拿着魏元丕的私信,看了最后一段,心中暗笑:“还好,两个兄弟很够意思,离得我这么远,也没把我忘了,竟把我也给成全了一次!”
  私信里的最后一段,写着是因为司隶校尉提前给凉州送的信,说刘九要大举南下,提醒他们早做准备,所以凉州才能得到此次胜利的!
  司隶校尉,旧号卧虎,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职权类似后世的锦衣卫和东西厂,但权势更大。正因为他是专门秘密监视别人的,所以监视一下草原上的匈奴人,也就不足为怪了,能提前把消息送给凉州刺史,这岂不是正好说明,他办事得力,是个大大有能力的官员嘛!
  一旦知道自己也将得到好处,司隶校尉岂有不卖力之理,立即亲笔写了书信,和战报一起送去洛阳,给大家请功!
  战报快马加鞭地送进了京城洛阳,送到了侍中何进的案头。
  何进是皇后的哥哥,深得皇帝刘宏的宠爱,他本人性子很粗鲁,从做官的角度来讲,他是相当地不合格,但因为和十常侍对着干,却得到了朝中不少官员,尤其是武将的支持,所以就算他不会做官,但却做得稳稳的,而且越做越大,已然做到了侍中,而且有望成为大将军,朝中的大臣都很巴结他,甚至以他为标杆,他说什么话,大家便认为皇帝就是那么想的,于是大家纷纷揣摩上意,随着何进的话说,以便得到皇帝的宠信。
  战报连着送来,何进却才刚刚看到,他的本职工作是吃喝玩乐,顺便和十常侍对着干,业余时间才处理政务,凉州大捷的战报早就在京里传开了,可他才刚刚知道,要不是手下的官吏一个劲地提醒他,他到现在都没时间去看战报,手下官吏告诉他,皇帝大朝会时会问到这个,他才看的,要不然有可能还得拖上几天,冷徵的连载战报法,对于别的大官好使,可对何进不好使!
  何进把战报挨个地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