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衍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极衍异-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聿生对张飞还是相当忌惮,他料定今日必是张飞出阵,所以昨夜监督士卒挖这个专为张飞准备的坑的时候挖得特别深,为了防止张飞爬出来,这个坑不但又大又深,底部还有约一米半的泥浆,即使是张飞也无法从坑里爬出来。 

不过聿生也想活捉张飞关羽这样的悍将来瞧瞧,所以也没安排人在这坑底设突刺刀刃什么的,否则我们的张三爷到底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云长见翼德落陷,亦顾不得那么许多,更加焦急地引领兵卒冲锋。 

眼见云长已经接近翼德掉入的陷马坑,关键时候,云长却停了下来,并令而他所率的五百士卒止步。 

关羽虽重兄弟之义,但是却不莽撞,而程远志军看起来也没有上前冲杀的态势,双方似乎这样安静地僵持起来,战场上只是响彻了张飞一个人在坑里的高声咒骂聿生。 

程远志立于马上遥望,见云长的五百人与身后的四千五百人已经汇聚于一处后,心中窃喜。 

他向身边一名早已准备好的士卒使了一个眼色,那名士卒迅速地对着天空射出一支响箭。 

响箭一声撕鸣,让云长顿感不妙,但是看起来已为时已晚。 

只见大兴山上旌旗飘扬,喊声如雷,数不清的弓箭手和劲弩手突然冒了出来,箭枝像雨一样倾泻到山脚下的五千人中。 

这还不算,那些箭枝的尾部都绑上了浸油的细绳,交错的细绳如同一张大网罩在五千汉军身上。 

一个虎背熊腰的将领穿着厚实的甲胃,望着山下乱成一团的敌军乐得和不拢嘴,他左边那只“熊猫眼”看上去伤势轻了不少,但是仍然淤迹未退,这不是邓茂又是哪个? 

紧随绳箭之后,又是一轮火箭倾泄到了处于窘境的五千汉军之中,浸油的细绳顷刻起火。 

浸油的细绳烧起的火势虽然不大,但是覆盖面却不小,当四面八方皆为火海的时候,产生的恐惧气氛是难以遏制的。汉卒中多有烧伤者,一时间哀号震天,惨绝人寰,玄德与云长亦有多处烧伤,只要火势再持续一会儿,这五千人恐怕就会直接丧失战斗力了! 

邹靖望着火海中的汉军心急如焚,但却帮不上忙,气得满脸通红。 

正得意间,忽闻侧翼有喊杀声传来,原来汉军还有轻骑来包抄!近两千轻骑气势汹汹地冲杀了过来,看来这次邹靖的援军中骑兵的不少,即便如此,他也算是下了血本了,恐怕城中守军亦不多了。 

怪不得守城的汉军敢在人数占劣势的情况下出战,原来还藏有后手,好在正面的五千汉军已被火所困,否则的话腹背受敌的黄巾军亦会比较难受。 

程远志领一万五千人去阻击两千轻骑兵,留下五千人与聿生连同大兴山上邓茂的五千人收拾这边的残局。 

虽然火海中的汉军在拼命回撤,但是却已经折损了不少人马。春风得意的聿生下令程远志留给自己的五千人全军突击,自己心里高兴,纵马冲在了最前面。 

此刻他的心中竟然不知不觉想起了爷爷——那个在自己年幼时孜孜不倦地为自己讲解战斗故事的爷爷! 

稍一分神,不知不觉自己竟然越出自己那五千人许多——人家步兵怎么跑得过他骑马。 

聿生只感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袭上心头,随后就见胸前血光一溅,一支流矢狠狠地扎进了胸膛,然后透胸而过。聿生只轻轻地哼了一声便伏在马上昏死了过去,与此同时,一声凄惨的龙鸣自聿生体内发出,响彻长空。他座下的战马则因失去了控制,又被突如其来的龙吟所惊吓,受惊不小,载着他疯狂地驰出了战场…… 

第九章 “医圣”张仲景

夜,依然静得可怕。 

张聿生赤裸着身子抱成一团,悬浮浮在寂静的虚空中。两位位高挑婀娜的仙女萦绕着他飞舞,她们一丝不挂,身体闪耀着圣洁的光芒。 

聿生还没来得及看清他们模样,她们就化身为两条巨龙,一黑一赤,绕着聿生盘旋。那种感觉,让聿生觉得很亲近。 

聿生伸出手来,想要摸一下龙头正对着自己的赤龙,不想赤龙却突然张开血盆大口,一口将自己吞噬了下去…… 

“不……”聿生惊叫道。 

聿生睁开双眼,才发现自己原来躺在一辆陈旧的马车内,满身大汗,想是噩梦所致。 

“你终于醒了……”眼前一位中年男子侧身坐在并不宽敞的马车内和蔼地望着自己。 

“是你……救了我?”聿生看了看自己赤裸的上半身上裹着的绷带,立刻明白这便是他的救命恩人。 

“我本医者,救人乃是本分,举手之劳而已,何足挂齿。只是我有要事不得停留,你又昏迷不醒,无处可脱,连累你这个伤员受周车劳顿之苦了。”中年人仿佛没有把聿生当外人,这也让聿生对他颇具好感。 

“多谢大哥救命之恩!小弟日后定当涌泉相报!不知大哥高姓大名,日后也方便联系。”知恩图报对于聿生来说是必须的,所以他说得日后涌泉相报并非客套话。爷爷生前对聿生恩若泰山,聿生就曾经下定决心要好好报答他,只可惜的爷爷的早逝让一切都只能成为未竟之梦,正应证了那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谈不上什么高姓大名,在下张机,字仲景。”中年人笑着答道。 

“张机张仲景……”聿生嘴里默默地念叨道,他老觉觉得似曾相识,这个名字是哪里听说过的呢?突然,聿生恍然大悟:“您就是张仲景?” 

“嗯?有……什么不妥之处么?”张仲景望着表情惊异的张聿生,不知他为何如此激动。 

张仲景聿生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东汉末年,我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姓张名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另说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原因在东汉时期,邓州市行政范围归南阳管理)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这部巨著的问世,使我国临床医学和方剂学,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就是这个张仲景,被后世奉为医圣! 

“额,没什么!没什么,只是早就听闻仲景大哥医术高明,仰慕已久,不想今日竟然碰巧遇上,激动不已!”聿生编了个慌话,不过却并没有恶意。 

随后聿生自报了姓名,由于都姓张,张仲景年长聿生不少,所以他们相互以仲景大哥、聿生贤弟相称。 

聿生从张仲景处得知,他是在易县通往中山国的路上发现伤中昏迷的聿生的。易县在高阳到涿郡的路上以南不远处,想来是自己昏迷后被无人控制的马载到这里坠下马来了。只是不知道涿郡一战胜败如何了…… 

当时张仲景看他奄奄一息,昏迷不醒,便做了紧急的简单处理。 

由于此次找张仲景所带药物在给附近村民施药时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缺少药物。路上也难以寻得必备药物,本不报多大希望,不想聿生竟然体质强悍,恢复力惊人,在缺乏药物的情况下竟然挺了过来。只是一直昏迷,直到五日后的今天方才转醒。 

张仲景惊叹聿生的恢复力超出常人太多,聿生也佯作吃惊的样子,只是心中却猜想,这恐怕是不死妖龙寄身的缘故,不然自己以前那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的身板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此次张仲景本是准备去渔阳访友,不想附近黄巾作乱,所以只得滞留易县这一并无多大军事价值的而又经济落后之地躲避战事。正巧一个家住常山的表兄身患重症,附近郎中皆束手无策,其家人就传书于张仲景求其赶去救治,故而张仲景才言有要事不得停留。 

聿生检查了一下自己的伤势,愈合情况很好,连自己也不敢相信这伤口仅五日就能达到这样的程度。知道此次是去常山,本就无路可去的聿生欣然接受了张仲景同往的邀请。 

自醒来以后,张仲景都没有询问张聿生为何受伤一事。这箭伤应该很好辨认,聿生不解,便直接询问。 

张仲景答曰:“吾只是一名郎中,只知治病救人,其他哪管得了那么许多?虽知贤弟非寻常百姓,与你同行或有麻烦,但我看你重伤还未痊愈,不忍弃你于此地,故而邀你同往常山以便照应。” 

可以说张仲景说得很直接,但是却没有半句虚言,聿生猜其性格便是如此,闻后对其愈加敬佩。 

此时他们距常山大约还有五日路程,即使日夜兼程也需要三日,张仲景颇为担心能否赶得上救治其表兄的时间,聿生总是宽言安慰,倒是和张仲景的距离拉近不少。 

途中一日大雨倾盆,即使雨停后很久,道路也是泥泞不堪,大大延缓了行程。虽然令车夫和助手交替御马,日夜兼程,赶到张仲景的表兄家时,也已是四日以后,比预计足足多出了一整天。 

此刻的聿生靠着无比强大的恢复力,伤口已经完全愈合,只是有时皮肉生长会痒痛不已,不过活动却没有多大问题。只是聿生偶有咳嗽,不过没有咳血,想必是肺还未完全恢复,组织生长时发痒的缘故。 

入了张仲景表兄宅内才知,张仲景的表兄虽然还没驾鹤归西,但也就只剩下半条命了。尽管如此,还是让聿生舒了一口气。好在这张仲景的表兄命还够硬,拖了那么久还没挂掉,不然聿生或会内疚不已,毕竟救治自己也曾耽误了张仲景一些时间。当然现在救不救得了就要看张仲景自己的水平了,与自己就没关系了。 

张仲景忙于救治自己表兄,便放任聿生自己闲逛。 

这张仲景的表哥叫做李田,家宅颇大。聿生寻思着看这规模,即便算不上大富大贵的人家,至少也能算是个土豪劣生。 

在黄巾军中厮混过的聿生不由自主地想到若是黄巾军袭来,这户人家便是需要被打倒,然后将土地家产瓜分得一干二净。由于张仲景以朋友身份将聿生介绍给他表哥家人,所以他们待聿生亦甚厚,聿生不自觉地开始质疑起黄巾军打土豪、分田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